编辑: | 2022-02-14
2022年2月2日上午9时许,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接力启动仪式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隆重举行。随后三天时间,火炬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进行传递,并于2月4日点燃了国家体育场“鸟巢”的主火炬,开启此次冬奥盛会。在本届冬奥会火炬接力活动中,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双奥建设者”朱忠义作为火炬手参与了火炬传递。
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
作为一名结构工程师,朱忠义的个人成长与服务北京“双奥之城”建设紧密相连。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工程建设中,朱忠义负责了当时的国门工程——首都机场T3航站楼和北京奥林匹克中心三大场馆之一——国家体育馆的大跨度空间结构设计工作;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建设中,由他作为结构专业主要负责人的新时代国门工程——北京大兴机场航站楼,以及作为结构技术负责人设计的北京赛区唯一新建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又在京华大地拔地而起。
“科技奥运”、“绿色奥运”是两届北京奥运的办会理念,也是朱忠义服务奥运工程建设恪守的核心原则。北京夏季奥运会申办成功后的2003年,作为奥运重点工程之一的首都机场T3航站楼开始设计,当时国内还缺少同等规模项目的设计经验,在时任北京建院总工程师柯长华大师的指导下,朱忠义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关,设计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网架结构,解决了长750米、宽550米未设伸缩缝的超大屋盖设计难题;在国家体育馆项目中,朱忠义与时任北京建院副总工程师覃阳合作,设计了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双向张弦空间网格结构。时间来到十年后的北京冬奥会,面对大兴机场航站楼和国家速滑馆两项标志性工程,朱忠义不忘初心,继续将技术创新融入到项目设计中。他带领团队攻克了大兴机场航站楼的新型结构体系、巨型隔震结构等诸多技术挑战,突破了国家速滑馆项目建设的复杂索结构体系构建和分析设计方法的技术瓶颈。二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拼搏创新,使朱忠义成为服务北京这座“双奥之城”的“双奥建设者”,也赋予了他冬奥会火炬手这一荣誉。
首都机场T3航站楼
国家体育馆
北京大兴机场航站楼
国家速滑馆
完成火炬接力活动后,朱忠义表示:“能参与两届奥运建设、成为冬奥火炬手,我感到无比幸运,这份荣誉属于北京建院。我想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感谢伟大的祖国,是时代与祖国赋予了我们这份伟大的机遇与使命。”
北京建院作为与共和国同龄的国有大型建筑设计咨询机构,其发展历史见证了北京三次申办奥运、两次承办奥运的重要历程。从夏奥到冬奥,北京建院人三十年如一日,在体育建筑设计规范、奥运会主办城市研究、奥运场馆设计等方面倾注才智和心血。在历次申办过程中,几代北京建院人全力支持,情系国家和人民的奥运情结,为实现我国的百年奥运梦想作出贡献。1991年2月,北京建院的建筑设计专家团队参与了申奥报告的编制工作,这是北京建院首次结缘奥运。1998年,北京建院又积极投身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和筹备工作,专门从各专业抽调40名优秀设计师组成奥运申办部,承担编制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报告的时代重任,在北京32个场馆中,有31个场馆的申办报告都是由北京建院承担规划设计。而在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和建设中,北京建院主导完成了申办报告中全部冰上、雪上场馆的规划设计工作,承担了9个场馆的新建与改扩建设计任务,以及冬奥村、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在内的多项冬奥会配套项目,完成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专项课题。在即将开始的冬奥会赛程中,北京建院派出了二十余名员工参加赛时服务保障,以政治站位、首善标准和冬奥精神,为给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贡献北京建院力量!
来源:BIAD
撰稿:复杂结构研究院
编辑:袁飞 校对: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