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2018-12-25
项目名称:上海绿城外滩写字楼改建项目
设计单位: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黄浦江夜景远眺
项目概况
该项目为上海市中心办公建筑,属于旧建筑改建工程,项目东面为十六浦旅游集散中心,与陆家嘴隔江相望,南临南浦大桥,西面紧临豫园,北面为外滩,是上海市中心景观极佳的区域。本项目由商用办公与电信办公两部分组成,商用办公为此次改造范围,改造建筑面积 23821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20574 ㎡,地下建筑面积 3247 ㎡。总建筑高度为 67.9m,裙房 4 层,主楼 15 层,其中地下 2 层,为一类高层建筑。工程地下室为汽车库、水泵房、配电房等配套用房,部分面积为后勤服务区域。
整体实景
技术特色
建筑设计北立面以玻璃面为主,可以最大化的增加江景观看面,设计的错动穿孔金属板后衬可开启的断热铝合金保温窗扇,过度季节打开可以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同时保持外立面的统一。南立面由于紧靠老城厢居民区,采用大面积的灰色石材,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对居民区的干扰和光污染。结构设计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用了局部新增剪力墙、设置屈曲约束支撑和加大局部剪力墙、框架梁柱截面等方法在满足建筑效果的同时,控制了全楼的各项抗震整体参数指标,并通过了专项审查,并对局部构件承载力不足的情况采用了增打截面法、外粘型钢法及碳纤维加固法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进行了加固处理。
技术成效与深度
项目北侧是万众瞩目的上海外滩风貌保护区,同时又拥有开阔的江景视线,以何种形态自然贴切地应对外滩传统建筑,同时又最大化地把优美的江景尽收其中,这必然是这个改造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项目的南侧是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保护区,如何以最低调的方式靠近老城区居民的生活空间,不对其造成干扰,这也是这个改造设计必须要仔细考量的重要因素;这个大楼原本比较无稽的建筑空间体量,建筑平面北侧非常微弱的弧线,等等这些因素都对改造设计带来了诸多的难题与挑战.
我们通过改变旧建筑的体量关系,修整其外形轮廓是设计一开始的着眼点:在不大幅改变建筑高度和体量的前提下,首先消除平面上的微弱弧形,在立面上形成两个平整面相交,并在相交处斜切,产生斜面,同时用折线把建筑的天际线整合得更加简洁,干净利落;优雅地应对众多的外滩历史保护建筑,把壮阔的黃浦江景尽数收藏。
局部透视
综合效益
该项目位高标准的改建项目,处于上海传统的南外滩区域,又在该区域一个十分醒目的位置成为规划中南外滩国际金融区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焦点。改造后它将成为区域内的一颗明珠,为城市景观质量的提升做出巨大贡献。同时改造后较高的建筑品质提高了区域办公及生活品质,有益于周边经济发展。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环保节能的因素,从周边居民的感受出发去指引设计,充分体现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文关怀。
局部特写
结构专业设计主要特点:
本工程为旧楼改造项目,项目主体结构于 1999 年封顶,后历经一次改建设计,于2003 年投入使用,至本次加固改建时,结构已成形使用达 10 年之多。建筑功能从原有普通商办楼和电信机房改造为甲级写字楼,保留原有电信机房。为满足甲级写字楼的功能、形象要求,在保证电信机房不中断运行的前提下,对建筑形体、立面以及内部平面进行改造,主体结构相应做了较大调整,改造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剪力墙和框架柱的拆建加固、楼面梁板的拆建加固、防屈曲钢支撑的局部使用、整体指标(周期、位移、刚度比等)的调整控制。
本次设计采用现行的规范及控制指标,相比原设计采用的标准有较大改变,特别在抗震设计要求上有较大的提升。设计中通过多轮次方案的试算比较,同时与建筑专业进行充分协商讨论,使得结构改造在满足建筑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控制加固改造的范围,减小对原结构的拆改损伤。构件加固设计则采取了增大截面法、外粘型钢法及碳纤维加固法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组合方法,遵循不削弱原有结构构件、便于现场施工的原则进行。施工过程中,保持设计与现场的无缝对接,对现场和原有图纸不一致的情况以及施工困难的部位进行及时调整处理,确保改建施工质量可靠。
本项目为建筑整体改造设计,基础通过上部荷重控制没有进行大范围的加固改造,主体结构则按照新建结构要求重新进行了改造设计,抗震设计方面则通过了超限高层抗震专项审查。通过业主、专家、施工各方面的支持配合,本项目结构改造设计以较低的造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该建筑在功能、形象方面实现质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大堂实景
在本项目中做出贡献的主要人员情况表
序号 | 姓名 | 职称 | 项目职责 |
1 | 张微 | 高级工程师 | 建筑专业总负责 |
2 | 陈国华 | 高级工程师 | 项目负责 |
3 | 徐赟 | 工程师 | 建筑专业负责 |
4 | 姜艳 | 工程师 | 建筑专业负责 |
5 | 胡达敏 | 工程师 | 结构专业负责 |
6 | 孙博 | 高级工程师 | 给排水专业负责、设计 |
7 | 陆柏庆 | 工程师 | 电气专业负责 |
8 | 杨宝军 | 高级工程师 | 暖通设计 |
9 | 陈步超 | 工程师 | 给排水设计 |
10 | 雍国柱 | 工程师 | 结构设计 |
11 | 杨宏峰 | 工程师 | 电气设计 |
12 | 江芳 | 助理工程师 | 建筑设计 |
13 | 方洁 | 助理工程师 | 建筑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