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师范大学桂林洋校区二期教学楼及综合楼项目

编辑: | 2022-11-02


图片

New Project of  TJAD


近期,同济设计集团建筑设计三院从多家设计单位中脱颖而出,中标海南师范大学桂林洋校区二期教学楼及综合楼项目。基于海南自贸港的推进建设,海南打造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快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海南将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依托三亚崖州湾科教城、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海口桂林洋教育园区等教育园区建设,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深化教育对外开放,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教育新航标。海南师范大学在此背景下入驻桂林洋教育园区,启动新校区建设。


图片


海南师范大学桂林洋校区二期教学楼及综合楼项目位于海南省海口市江东新区高教科研组团。海南师范大学目前有龙昆南和桂林洋两个校区,多校区办学制约学校发展。为早日实现一个学区办学,桂林洋校区将打造集教科研产配套于一体的主体办学区。校区经过十余年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的风格演变。东部片区已基本完善,本次拟建四栋新建单体建筑,分别为音乐学院、新闻传播影视学院、国际商学院三栋学院楼及综合楼,建筑面积67000平方米。


图片


开放融合

基于共享理念的“城校互动”

海南师范大学作为城市的一部分,与周边地块其他功能区是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面向城市开放的校园环境,与城市融为一体,促进城市功能和空间的有机系统化,建立互动共荣关系的发展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有机融合空间,资源共享、功能一体、空间开放。

弹性适应

基于生长理念的渐进式更新

校园建设是基于现状进行的渐进式有机更新。根据“新陈代谢”的规划理论思想,引入建设的生命周期性。更新的秩序性注入原有机体,使其充分被利用。通过构建合理的、周期较长的主干系统,组织相对独立、周期较短的生长模式,以逐步分阶段完成整个海南师范大学的建设。


图片


文化高地

基于共享理念的“城校互动”

以学校的历史文脉、学术特色及独有的精神内涵着手,强化无形的精神空间。以校训“崇德、尚学 、求是、创新”为精神内核和根本动力,植入具有明显地域空间特征的校园传统文化。在海南师范大学内将校园文化环境、文化行为和文化精神共同构筑文化效应场。


图片


多维共享的公共空间

对校园来讲,共享意味着开放、包容、合作。高校公共空间不仅是校园的自然景观,也是城市景观空间的一部分,是为师生提供学习、交流、生活、休闲、实践等活动的公共空间,是师生体验和感受校园环境、形成校园记忆和场所感知的重要空间对象,亦是师生校园生活和交流的平台。

开放立体的空间组织    

校园空间是一个有机体,是个多层级形态的叠合整体。从交通组织、景观控制、空间序列等几个方面,积极融合半室外中庭,通高空间,屋顶景观平台等空间形式,打造立体,连续的空间流线,充分延展到各个功能区域。


图片


功能聚集的教学实践空间

学院楼结合用地条件、整合各大功能区及交通组织来强化教学、科研、公共活动及对城市共享功能等区域,形成功能上的内与外渗透,空间上的疏与密结合。


图片


项目档案

项目名称:海南师范大学桂林洋校区二期教学楼及综合楼项目工程

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

项目业主:海南师范大学

设计团队:王文胜、黄平、陈日川、张峰、王宏伟、施晓梅、隋璐、王佳楠


来源:同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