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专访 | 杨剑华:建筑设计企业面对战疫能做哪些事?

编辑: | 2020-02-19

疫情席卷全国,湖北武汉的疫情尤为严峻。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南院)在接到政府指令后12小时内完成的雷神山医院(以下简称:雷神山)的方案设计,为阻击疫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那么中南院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方案设计?在雷神山设计与建设过程中以及其他战疫过程中南院还做了哪些事?在这场战疫中,中南院总结了哪些成功经验?面向未来的战疫,中南院有哪些战略思考?

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网就相关问题对这场战疫的指挥长中南院总经理杨剑华进行了采访。

 t.jpg

杨剑华--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记者:中南院是124日除夕晚接到雷神山的设计任务,您是如何在这个特殊时期短时间内组织一支医疗设计精英团队?

杨剑华:雷神山医院作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一个重要项目,是在全国近4000云监工注视下完成的一个举世瞩目的项目。作为国有企业,优质高效地做好这一项目是我们义不容辞,必将全力以赴的责任和使命。

近年来,中南院大力推进转型升级,强化战略布局,不断推进专业化团队建设,先后成立了医疗健康事业部等多个产品事业部,在专业化领域不断做精做细。中南院有68年历史积淀,有近2000人的技术团队,200多个医院项目设计的丰富经验,强有力的技术力量和实力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能够迅速集结一支精英的医疗设计团队,其实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体现。

除夕当晚830左右,我接到武汉市城建局关于雷神山设计任务的电话通知,深感此次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马上向中南设计集团张柏青董事长、张云总经理和中南院李霆董事长进行汇报。集团和中南院对此都特别重视,迅速安排部署由我任项目总指挥,我们的设计战疫就此打响。

除夕夜,当千家万户洋溢在春晚热闹喜庆的团圆氛围中时,我们发出了雷神山项目设计的召集令,让人非常感动的是,我们中南院的专家和设计师们都非常有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接到通知后,大家丝毫没有犹豫,纷纷表示无条件服从安排,并主动请愿到设计第一线作战。也就在当晚,由公司医疗健康事业部牵头,我们组建起了第一批涵盖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造价等全专业的项目团队。

记者:12小时拿出设计方案是如何做到的?

杨剑华:任务十分紧迫,接到任务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有第一批20多位医疗建筑方面资深设计师和专业总工克服封城、疫情风险等各种困难,第一时间赶到项目现场,借着手机的灯光进行踏勘。随后,我们又马不停蹄赶回公司召开技术碰头会,开始通宵达旦地开展雷神山医院建筑方案的设计工作。

 

640.webp.jpg

┃杨剑华总经理指导雷神山方案设计

这是一个值得每一个中南院人铭记的特殊的除夕之夜。我们的设计师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投入到抗疫斗争中,设计过程中,依托中南院众多医疗建筑方面的设计经验和资料,各专业提早介入,紧密配合,大家一口水都来不及喝,行动非常高效。经过12个小时通宵达旦的奋战,在大年初一早上约9点,我们就顺利完成雷神山医院的方案设计初稿,并于当天中午1330到武汉市政府进行了汇报,得到了政府相关领导的基本认可。 

记者:雷神山作为紧急建设的传染病医院,方案设计的核心是什么?最大的难点是什么?中南院在中国中元的北京小汤山医院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做了哪些优化和升级?

杨剑华:每个医院项目都有自身的特点,难以完全照搬和借鉴。这次规划方案的核心特点是充分考虑了医院运维,将隔离医疗区与医护生活区严格分区,对潜在污染做好防护管控。

针对新冠病毒的“强传播性”,此次设计在小汤山模式基础上进行全新升级。病区除了按照传统的“三区两通道”设计外,每个标准病区的医护工作区还有严格的洁净通道和流线控制,医护、病患、物流、污物流线都规划得非常严格,避免走回头路,减少交叉感染,对病毒扩散尽可能做最严格的隔离控制。

记者:中南院3天完成雷神山的施工图,也体现设计团队的专业性强、配合协作非常默契,请问雷神山施工图设计到什么深度

杨剑华:这么紧急而艰巨的任务,中南院能够经受住考验,得益于公司强大的技术团队和扎实的技术功底支撑,得益于公司精细化管理所形成的良好的沟通与协调机制,得益于长期以来设计能力的锻炼与经验的积累,得益于雷神山项目团队每一个成员和后方支持人员舍小家为大家的付出。

整个项目有近百人的技术力量在协作,施工图设计并没有因时间紧迫而降低标准,反而大家对待雷神山医院项目都更加认真严谨。3天时间完成的雷神山项目施工图,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

雷神山医院项目因时间急迫,我们突破常规,处于边设计边施工的状态;加之春节长假期间,各种建设物资和人员都极为短缺,我们设计团队在办公室和施工现场双线对接、无缝衔接,根据施工单位现有的物资、资源等,迅速调整优化施工图设计。大部分人员经常两头跑、连轴转,哪怕一处小小的改动,也要跑到现场查看,充分确保设计的可行性。所以说,雷神山医院项目使我们的工程组织管理能力、紧急设计协调能力等大院实力得到了充分体现和进一步的提升。

 

记者:雷神山项目您安排了2位现场负责人驻场服务,您也经常到现场指导,配合施工方进行优化设计。请问优化设计最多是那些地方?

杨剑华:应该说最早是2位现场负责人驻场,但大部分时候我们是有各专业10多人的设计团队驻现场服务,密切配合现场施工。

 640 (1).webp.jpg

┃杨剑华总经理在雷神山现场指导

建筑施工图设计是个系统化的工作,需要方方面面配合施工方优化设计。这次我们面临的挑战更大:由于春节和封城因素叠加,物资供应困难,工期紧张。只能根据建设方中建三局能采购到的材料和采用的工艺因地因时随时调整设计。因此,基本各个专业都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计图纸。

记者:据了解,环亚集团参与了雷神山急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和检验室三个核心区域的水电、暖通、医用气体以及智能化、净化等设备的方案设计与施工安装。请问中南院对核心区的设计介入到什么程度?驻场服务与环业集团是否有交集?

杨剑华:医院设计是一个系统整体,中南院对于医技核心区的设计,是做到施工图设计深度的,环亚集团参与了设备加工的详图设计,负责这几个区域的具体施工安装实施。环亚集团是我们与现场施工配合的分包单位之一。

 

记者:雷神山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整体接管,中南院的设计与团队是否与中南医院有交流,以满足使用方的要求?

杨剑华:雷神山医院项目是经由武汉市城建局和武汉地产集团交付给医院使用方的。在整个设计、建设过程中,设计团队也一直在协同卫健委、医院等各部门不断优化实施方案,目的就是为了最大程度满足医院方的使用需求,让医护人员处于安全可靠的环境中,让收治的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以早日战胜疫情。

 

记者:雷神山交付使用后,整体运行情况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中南院是否还在持续提供驻场服务?主要提供哪些服务?

杨剑华:项目是分批分区交付的。从运行的情况来看,达到了设计要求。

目前,中南院的专业人员一直驻在现场,主要做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接建设的一些收尾工作;二是对医院的正常运行和维护,随时待命,提供更优质的保障;三是收集医院在使用过程中的不便之处,以便我们持续优化,并在后续医疗建筑设计中进行改进。

640 (2).webp.jpg

记者:中南院参与了雷神山设计建造的全过程,请您点评一下这个项目的总承包方中建三局的组织管理水平?设计方和施工方如何更好的发挥各自的优势?

杨剑华中建三局作为央企,有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项目现场组织协调、成本管控和施工进度把控等方面的能力非常出色,这也是我们设计单位做EPC项目时需要学习的地方。

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一直有紧密的合作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当下的行业背景下,双方需要更深入的合作,发挥好设计方的技术优势和施工方的工程组织管理优势,共同推进行业向高质量发展。

记者:如果雷神山让中南院牵头总承包,您认为中南院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

杨剑华:EPC工程总承包是行业内的一个热点和方向。中南院近几年大力推动转型升级,致力于发展EPC业务,并提出了“三个打造”的发展路径。一是打造一条完整的EPC产业链。二是打造一批复合型干部队伍,培养一批设计、施工管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三是打造一批拳头产品,变革组织架构,集聚优势力量,让专业的团队做专业的事。

 

640 (2).webp (1).jpg

┃杨剑华总经理初三冒雨视察雷神山工地

通过这几年的市场开拓和项目实践,我们以设计牵头的EPC模式打造了一批如:江西信丰阁等颇具影响力的精品项目,积极了一定的经验。同时,我们也在现场管控、成本管控等方面不断积累与进步。我们有人才和技术优势,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推进设计单位牵头的总承包项目建设上更快更好地前进。

记者:请您总结一下中南院在雷神山取得的宝贵经验和设计过程中不足的地方?

杨剑华:雷神山项目这一规模大、时间紧迫、高强压力的任务,从零开始,到十多天建成交付,应该说是史无前例的。我们为能圆满完成这样一个万众期待、举世瞩目的项目,能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而感到无限光荣和自豪。

雷神山项目在武汉市城建局的统筹下,在中南院与武汉地产集团、中建三局等多家单位的高效协作下,是一个EPC业务的完美“演练”。项目设计通盘考虑,边设计边施工,根据现场施工和采购的时序,分步出具体图纸,全体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竭力与时间赛跑,大大缩短了工期。

同时,由于传染病医院功能复杂、分区严格、专业性强,院内老总和专业人员现场直接对接医院等各方,各方信息直接汇聚、消化并落实到施工上,大大缩短了建造时间,减少了信息传递的时间与偏离误解。这充分显示出中南院团队沟通协调能力和应对、处理现场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个项目,我们设计和总承包管理团队的EPC项目现场管理和资源调配经验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磨练和积累。由于本项目设计周期短、施工快,设计团队和施工单位的沟通应该还可以更充分一些,项目管理、设计团队应该起更多决定性作用。

记者:武汉市作为本次疫情的核心重灾区,您是否能从城市设计与规划的角度对传染防控提出一些建议?

杨剑华我们的城市规划应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忧患意识,如每个城市至少建立一所高标准的传染病医院,类似于上海公共卫生中心,一个集治疗、研究、培训为一体的高标准的公共卫生中心;也可以借鉴南京,提前规划建设一个急性传染病诊疗中心,平时做综合型医院使用,遇到疫情可以迅速承担起传染病医院的功能。

 

记者:在这次战疫中,中南院除了主持雷神山的设计任务,还有黄陂区中医院、枝江医院、荆州石首医院改造等项目的分战场,为本次战疫做出了重大贡献,请您做下简要的简介绍。

杨剑华: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南建筑设计院作为国有企业,充分履行国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面对各类抗疫项目的设计任务,中南院一直处于紧急的战时状态,积极为国家和社会贡献技术力量,为抗击疫情倾力战斗。

除雷神山项目外,中南院先后紧急完成了医院建设与改造、方舱医院的改造、湖北省肺炎疫情指挥部(洪山宾馆)改造等20余个疫情相关项目的设计与改造任务;完成了荆州市石首医院等多个医院的设计咨询工作,并向湖南、江苏、海南、山东、河南、四川、广州等地医院改造项目提供技术咨询。

640.png

另外,我们还牵头联合中信院主编《呼吸类临时传染病医院设计导则(试行)》、《旅馆业建筑改造为呼吸道传播疫情病患集中收治临时医院的有关技术要求》、《方舱医院设计和改建的有关技术要求》;参编《湖北省住宅小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试行)》、《湖北省办公建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试行)》及《急性传染病救治中心建设指南》(未公示)等。

 

记者:请问在这次疫情平静之后,您对武汉市及湖北省的医疗设施建设有哪些建议?

杨剑华希望以后医疗设施的规划建设更加注重短期应急运用与长期综合运行的综合平衡,让医疗建筑的适应性和可变性充分考虑在建设中,为未来应对突发事件预留条件;同时,应加大智慧医院、装配式建筑的研发和开发力度,让我们的城市保障体系更加系统和完善。

在建筑设计上,要尤其注重建筑通风和污水处理等工艺。

记者:作这本次战疫的指挥长,在这次战疫中您感触最深的有哪些?

杨剑华:这次疫情中,全球许多国家向中国提供帮助,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无私地支援武汉,各行各业人员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力量,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不管是平时,还是危难时刻,我们都是一个整体。

在中南院参与抗击疫情的各项设计任务过程中,最难能可贵的是我们的设计人员,他们冲锋在设计一线,英勇无畏、迎难而上、默默奉献,他们是战斗英雄,是一支坚不可摧的优秀团队,他们是最美逆行者,我要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同时,我们的工作得到了设计师家属们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得到了集团领导等各级领导的关心与帮助,得到了行业兄弟院和各位专家的鼎力相助,得到了社会各届的鼓励与协助。你们的关心关爱给了我们强大的力量。在此,我们深表感谢!中南建筑设计院在抗击肺炎中所做的工作,是我们作为一家国企的责任与担当,我们义不容辞。最后,深切地希望通过全国人民的努力,早日战胜疫情!

 

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网数字媒体-

 

策划 ┃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网

记者  张力

文字 中南院办公室 蔡菁

图片 中南院抗击疫情各项目团队

编辑  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