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医院设计与建造论坛”在济南成功举办

编辑: | 2023-04-26

 会场主图1.jpg


四月济南,芳菲未尽,春意正浓。4月20-21日由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网主办,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同圆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大卫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共同协办的“2023医院设计与建造论坛”在泉城成功召开。本次论坛以“人文关怀 健康设计”作为主题,邀请业内知名专家精彩授课,就目前国内大趋势下医院规划、设计与建造管理实战经验展开高质量横向交流,共同探讨现代医院设计的方向、思路和难点问题。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专家、学者及技术人员200余位代表参会。

 

会场宣传.jpg


论坛开幕式


侯院长.jpg

侯伟

山东省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论坛由山东省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侯伟作开幕致辞。他首先对各位专家和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回顾了疫情三年山东省设计企业以技术优势为抗疫做出的积极贡献,他指出医疗建筑是关乎大众健康的重大民生工程,当前新形势下对医院的设计与建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医院、智慧医院、医院改扩建、医院总承包等都是本次论坛交流的主要议题,会议内容非常好,希望参会代表与讲课专家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学习各位专家实践活动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共同推动行业进步和高质量发展。


论坛主持嘉宾


论坛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分会副秘书长/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琪,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山东大卫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建筑师申作伟,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宝峰,同圆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董事、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宫强分别主持。


郑琪.jpg

郑琪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分会副秘书长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申作伟.jpg

申作伟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山东大卫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建筑师


王宝峰.jpg

王宝峰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

 

宫强.jpg

宫强

同圆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董事、

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主题发言环节


 许海涛.jpg

许海涛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总建筑师

《健康医疗建筑:医疗建筑新趋势》

徐海涛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几年来对公共建筑体系带来的新挑战和启示,他认为健康医院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应由空气、水、舒适、健身、人文关爱、服务、提高与创新等组成,其次医院设计中还应考虑人性化设计因素,旨在促进医患、职工之间的交流,保证使用者在心理和身体方面都处于健康状态。

 

 戚鑫.jpg

戚鑫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同励建筑设计院副院长 

《城市中心大型医院改扩建设计思考》

戚鑫以医院和城市的关系作为切入点,针对近年来全国公有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和重点城市医疗硬件环境改善作出大量数据分析,通过国内外知名医院与城市的案例论证,阐述了医院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其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三个实际项目,提出了城市中心区大型医院改扩建设计中“以点带面”、“以增量带动存量”的设计理念。

 

李维东.jpg

李维东

山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五分院院长兼总建筑师

《双炭目标下的绿色医院气候适应性设计》

李维东在演讲中指出与德国相比,我国医院建筑平均能耗约为德国的1.5倍,水耗是德国的2倍,同时,据相关机构测算,德国医院电能和热能的节约潜力分别是40%和32%左右。 他认为绿色医院建筑应采取以被动技术为主、主动技术为辅的设计策略。自然采光与自然通风是低技术降低能耗的一个最基本的手法。此外他还提出气候适应性对建筑的影响,明确太阳辐射对建筑温度的影响,如何结合当地气候特征让病患及医护人员在常年稳定的环境中工作与疗养也是建筑设计的重中之重。

 

王飞.jpg

王飞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医疗建筑研究中心副主任 

数字科技研究院党支部书记

《医疗建筑数字与智慧应用实践分享》

王飞在演讲中指出我国目前三甲综合大型医院所面痛点:医院运营病患多、环境差已极为普遍;气流交叉感染,传统通风高耗能、净化效果和气流组织亟待提升。现如今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医疗设施的发展速度也在警醒“综合医院”重点工程项目 ,不断创新,用发展的眼光拥抱科技。智慧医院首先要基于医疗建筑数字资产作为载体,做好保障级、基础级的医疗建筑主体承载能力,构建医疗专项领域的信息化提升能力,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等新兴领域,打造更为安全舒适、可持续的智慧医院体系。

 

 孙博怡.jpg

孙博怡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医疗分院副院长

《城市更新中的既有医院建筑改扩建设计》

孙博怡以区域位置、环境要素、管理水平、技术水准、科研发展五个方面总结概括作为高水平医院的衡量标准。结合当前国家及当地对医疗建设的政策要求和支持作出全方位分析,他指出“城市双修”,即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本质是针对城市存量空间的更新和改造。采取小微的、渐进式的修补,而非大拆大建,通过一定范围内的项目更新,提升社会经济效益,是对中国城市医疗问题的反思和未来转型发展的思考。

 

张远平.jpg

张远平

四川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

医疗健康建筑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总建筑师 

《医疗设计的演化趋势》

张远平首先从医学发展与医院形态的演变历程作为切入点,结合国外知名医院的演变历史,引发出对当前我国医院建筑发展趋势的看法,他认为现代医学的变革和对医疗建筑提出了系统而全面的要求,从而促使医疗建筑设计理念及方法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设计体系,从而建立了现代医院的设计理念。从“治疗疾病”到“全过程健康管理”,从“单一的理性空间”向“情理兼容的空间”演进。他从城市设计和周边环境出发,认为新建医院介入城市空间后,在城市安全、空间、交通、文脉、环境、产业等方面所带来的问题,应当在医疗规划中体现并给出解决方案,这样创作出来的医院建筑才是属于基地、融入城市的。

 

王岗.jpg

王岗

山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三分院院长

《建筑艺术和环境艺术的融合

---乌鲁木齐儿童医院的创新设计》

王岗以乌鲁木齐儿童医院为例贯穿整个主题演讲,从逻辑思维、功能流线、空间环境、采光通风、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等多个方面作为建筑师视角延伸出对医院医疗体系和当地生态环境融为一体的艺术理念,此外还对当时建院面临的施工周期短、单平米造价高(国内标准)、离内地远,运输路线长、工人施工细致化不够、材料质感不好、耐久性欠缺、严寒地区等诸多难题如何突破作出重点介绍。

 

 王希建.jpg

王希建

同圆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医养事业部总经理

《医院EPC项目成本设计控制案例分析 》

王希建提出医疗项目作为最复杂的工程,设计除配合完成技术方案外,还应全面统计各专业专项设计内容及指标,配合做好投资估算。医院项目需在满足院方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兼顾成本控制,同时满足城市规划、环保、园林、市政等部门的技术要求,综合有限投资做到合理分配,限价设计。优化医疗工艺流程,反复推敲医疗专项设计确认,保证专项区域设计的精确性。

 

张颂民.jpg

张颂民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

《专科医院设计的思考及实践 》

张颂民指出在传染病区的设计中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低影响、低标准、高弹性。尽量降低传染病区对综合医疗区的干扰,既要避免交叉感染,更要减轻心理影响。为扭转市民对传染病专科医院的印象,方案在保障院区全运行的前提下,采用经济、实用的“平疫结合”技术方案,通过建立清晰、有序的空间逻辑,引导患者在自然的光线和新鲜的空气陪同下完成舒心的就诊流程。以湖北荆州市公共卫生中心、湖北咸宁市第二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三个实际工程案例简单介绍了当前传染病专科医院的三种建设模式,兼并型、整合型、升级型,他提出这几种模式是否适应我国的国情状况,能否满足老百姓的健康需求,还有待时间、有待医院的营运验证。专科医院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传染病专科医院的建设模式值得我们持续探索和认真研究。

 

陈国亮.jpg

陈国亮

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

《高品质的医院建筑设计 》

陈国亮认为中国基本建设已经步入了提质增效,高品质发展的新历史时期,医疗设施的建设已经步入了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他以项目全过程为X轴,设计总控为Y轴建立坐标系。提出建筑师负责制,简而言之是以建筑师为核心的设计团队对建筑工程全过程或部分阶段提供全寿命周期设计咨询管理服务的工作模式。以西南若干大型医疗项目作为背景,表明建筑师通过对设计总包项与非设计总包的设计审核与管控,协助控制质量与工程量等,如何在全过程设计管控范围内提升项目的整体品质。最后他重申高品质的医疗设施建设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建筑设计师的作用和价值是不可或缺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邢立华.jpg

邢立华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本原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中国建筑学会医疗建筑分会副秘书长

《新型医院发展趋势》  

邢立华将医院建筑设计归类为两大特征,一、复杂性:多学科融合的复杂系统,二、动态性:医院发展变化长期处于动态中。他认为从传统设计走向新型设计本质变化是创新升维,传统医院需要从拓宽维度、打破边界、创新方法三大方面塑造过渡到新型医院。让建筑回归本原,更好的服务于人,达到高密度城市语境下的土地利用,保持双碳目标下的可持续发展。

 

周智伟.jpg

周智伟

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医疗康养分会会长

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总建筑师

《医疗建筑设计实践探索》

周智伟结合医疗建筑的设计实践案例,阐述了回归建筑本源、注重使用体验、传承与创新并重的设计观点,在对国内医院建设特点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成熟、可靠、绿色的技术手段,以弹性设计适应发展变化的设计策略。他表示,应根据现代医疗技术更新频繁的特点,创造高效便捷、未来可以有机生长更新的医疗建筑设计作品。

 

杨华荣.jpg

杨华荣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工程总承包公司设计总监

《以工程总承包视角谈现代化综合医院的设计价值创造》

杨华荣提出以当代前沿科学技术为平台(转化、生物),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向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公平、高效的现代化医疗技术与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现代化综合医院不只是建设现代化房屋,配备现代化医疗设备和仪器,更重要的在于运用现代化建设理念,实现先进的医疗工艺,完成医院建设。


参观考察

 

21日下午主办方组织参观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西院区综合楼项目,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创专家带队,参观的同时对项目的规划、功能、新技术应用进行了全面的讲解。该项目用地面积35422平方米,一期总建筑面积109906.39平方米;主体地上15层,地下3层,规划建筑高度66.60米;涵盖门诊、医技、病房、设备及保障用房等功能。项目设计中积极探索新工艺对绿色建筑、精装修、智能化、幕墙、物流系统、净化系统、景观等深化设计的技术提升,确保设计质量和安装精度的同时,更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充分体现绿色医院的概念。学术交流+项目实地参观的有效组合,使各会代表都表示参与感、获得感满满。


参观1.jpg

      

参观3.jpg

 

此次交流会的开展,为行业内专家、代表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共同探讨医院设计未来发展方向的平台。与会专家们畅所欲言,分享其工程实践和研究成果,对如何更好地推动医院设计与建造进行了有价值的探讨,会议学术氛围浓厚,内容精彩纷呈,达到预期效果,圆满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