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活动报道 | “中轴秩序—理想都城”研讨会在京召开

筑匠工程网 筑匠工程网
2024年09月27日 03:33


图片

彩花絮

 “中轴秩序—理想都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再生研讨会” 9月13日成功在京召开。本次研讨会在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北京市女建筑师协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城市设计分会指导下进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筑匠工程网联合主办,杭州朱炳仁铜艺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金星铜工程有限公司协办。活动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为契机,汇聚了参与中轴线申遗的专家学者、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领域的院士、建筑大师及艺术大师,共同探讨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对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的积极影响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再生。

图片

图片

▲研讨会现场

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主任(兼)张立新;北京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褚建好等领导出席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顾问总建筑师马国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逄宗展,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城市设计分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张宇,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城市设计分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建筑师刘玉龙、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城市设计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聪艺、副秘书长杨晓朦;北京市女建筑师协会会长李亦农等协会领导参加活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杭州朱炳仁铜艺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朱炳仁携“国鹿”等代表艺术品参加活动。

图片

研讨会嘉宾
研讨会伊始,与会嘉宾参观了“熔铸今,八十而立 朱炳仁艺术展”以及“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和正阳门历史文化展”,深入了解北京中轴线的独特文化价值与建筑美学。
图片
图片
参观:熔铸今,八十而立 朱炳仁艺术展
图片

图片

图片

参观:“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专题展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城市设计分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张宇,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城市设计分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建筑师刘玉龙分别担任主题发言和交流环节的主持。
图片

▲张宇                                      ▲刘玉龙



图片

领 导 致 辞


褚建好代表活动指导单位致辞。他强调,北京中轴线作为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的杰出典范,其价值不仅体现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上,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

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遗产,他提出了四点建议:一、继续深入挖掘北京中轴线的遗产价值,通过学术研究和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对其文化价值的认识;二、推动北京中轴线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强化城市与自然、人与城、礼仪秩序与城市建筑的和谐关系;三、助力北京中轴线的传承利用,通过数字化手段活化文化遗产;四、促进国际交流合作,依托国际平台讲述北京中轴线和中国故事,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图片

褚建好

逄宗展在研讨会上发表致辞,强调了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的重要意义。他提出三点想法:一、提升行业标准与理念;二、拓展业务领域与市场需求;三、推动技术创新与发展。希望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城市设计分会抓住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的契机,研究新形势下如何与时俱进、科学有效地开展城市设计、城市更新工作。也希望北京女建筑师们在北京城市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图片

逄宗展
图片

主 题 演 讲


图片

李亦农

北京市女建筑师协会会长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李亦农以《唤醒历史的空间》为题发表演讲。她以《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为纲领,深入探讨了北京中轴线作为中国理想都城秩序杰作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并分享关于传统建筑文化保护与再生的见解。李亦农以正阳门箭楼展览为例,阐述如何唤醒历史空间。通过对正阳门及箭楼所承载的历史事件的研究以及对箭楼本体空间特质的挖掘,将时间维度融入空间设计,让遗产讲述自身的历史变迁。将申遗文本展览与建筑空间特质结合,让展览与建筑共生。通过箭窗与周围环境的相互渗透,使观者能够感悟到自身与中轴线之间的时空联系。李亦农强调时空维度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再生的重要性,通过对建筑遗产的历史背景、科学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的研究,运用设计手法,让遗产讲述自己过去、现在与未来。最后她总结道,唤醒历史空间不仅是修复和保护,更是挖掘、整理和传播历史信息,使历史空间在现代社会焕发活力,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图片

崔光海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崔光海以《钟鼓楼俯瞰街区综合治理提升项目》为题,详细介绍了西城区钟鼓楼俯瞰街区综合治理提升项目的具体情况。他表示,该项目是在北京中轴线申遗的大背景下,承接中轴申遗三年行动计划中的“开展钟鼓楼紧邻地区环境综合整治”专项任务。项目通过第五立面整治、街巷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和院落恢复性修建等一系列工作,改善了钟鼓楼俯瞰景观,形成了钟鼓楼良好的烘托效果,提升了中轴线南望的景观视廊。同时,借助申请式退租手段,带动了街区的治理由街入院,实现了有机更新和社区复兴。这不仅为对侧东城区的整治提供了宝贵经验,也实现了两片区域的统筹治理。

图片

韩慧卿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

建筑设计基础研究工作室主任

韩慧卿以《北京建院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为题,她概述了世界遗产的基本概念、评估标准和申报流程。系统地介绍了北京建院在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过程中所开展的相关工作,并深入讲解了天安门广场及其建筑群的相关研究和技术咨询工作。

图片

朱炳仁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杭州朱炳仁铜艺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

朱炳仁以《熔古铸今,诠释城市文化神韵》为题,借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为契机,简述了铜雕艺术如何作为连接古今的文化桥梁,承载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创意。他强调城市文化神韵通过铜雕得以生动展现,并回顾了铜雕艺术的发展脉络。他分析了如何汲取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完成符合现代审美的美学表达,展示了当代如何运用新材料、新技术赋予铜以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感。他探讨了铜建筑如何反映现代城市的精神风貌、生活节奏及人文关怀,成为城市文化的新名片,并解析铜建筑作品的“秩序之美”,强调这种秩序感不仅体现了艺术家的匠心独运,也反映了城市文化内在的和谐与平衡。

图片

专 家 点 评

图片

各位专家从历史与文化、建筑与城市、责任与立法、生活与教育 、宣传与推广等各方面为北京中轴线建筑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再生展开讨论。

图片

张立新

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

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主任(兼)

张立新代表市文物局和申遗办,感谢院士、大师、学者长期以来对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的支持与专业建议,并期待他们在未来三年行动计划中继续提供指导和帮助。

图片

马国馨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顾问总建筑师

马国馨表示,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既是荣誉更是挑战,更是赋予了我们更为重大的历史使命与责任。中轴线是活态、有生命力的文化脉络,要不断地改进、发展、生长。除了保护建筑遗产,城市建设要向前发展,要在保护与发展中协调共进,要有这样的观念和科学的方法。城市的发展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千秋万代的宏伟事业。

图片

黄星元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顾问总建筑师

黄星元强调中轴秩序作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经典,具有世界影响力。他引用梁思成的话赞扬北京中轴线的独特价值,并呼吁向世界宣传其艺术美感。面对申遗成功,他提出要活化历史遗存,融入现代,提升国际化视野,使21世纪的北京再次成为伟大都城。

图片

俞孔坚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

土人设计首席设计师
俞孔坚表示,作为生活在中轴线上的市民,我思考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把这些建筑遗产用起来?不能只有纪念性、展示性功能。比如让中轴线亮起来,融入文化、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让中轴遗产融入当代城市文化。

图片

邵韦平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首席总建筑师

邵伟平分享了自己对“中轴秩序—理想都城”主题的感想。他认为“秩序”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概念,而北京城的中轴线正是这一概念的生动体现。同时,他也从朱炳仁先生的“融铸古今”展览中获得启发,思考如何将传统与现代结合,为城市的未来构建更美好的生活方式。

邵韦平还提到,随着中轴线的延长线发展,如何将历史精华融入现代生活成为重要议题。他建议在拓展区进行更大胆的设想,以期在未来的历史长河中为后人创造更多的价值。

图片

崔 彤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
崔彤认为北京中轴线不仅是空间和秩序的体现,更是社会秩序、生产力关系和政治体系的象征。他强调中轴线应具有生命力,不断延伸和发展,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图片

徐聪艺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城市设计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总规划师、副总建筑师
徐聪艺表示,作为建筑师,他对北京的中轴线和长安街做了接近十年的学习和研究,并强调了这两条轴线对北京城市结构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他提到这些轴线不仅塑造了北京的城市风貌,还影响了城市的棋盘式布局。同时,他也关注到在宏大叙事下的具体细节设计,如座椅、井盖等,体现了对城市空间品质的重视。

图片

汪 恒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
首席总建筑师、汪恒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汪恒将北京中轴线视为建筑和城市设计中的“神品”。他提议不仅保护中轴线本身,还应关注其延长线及周边环境,从系统观和整体观出发,深入挖掘中轴线及其周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以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城市和建筑设计。

图片

薛 明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首席总建筑师

薛明指出遗产保护需要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但同时北京城也需要不断发展;如何在保护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成为一个重要的挑战。他认为这也是一个“讲好中国故事”的机会,既要传承历史,又要展望未来,在北京城未来的建设过程中找到独特的叙述方式。

图片

陈自明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执行总建筑师

陈自明建议多做宣传。因为趁着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对广大建筑师、规划师做宣传,我估计了解这件事的人还不是那么广,建议在北京或者全国的范围来做宣传,这样大家才有保护中轴线的意识。如果研究已经很成熟的基础上,建议建立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法律、法规,特别是城市规划方面要尽快立法并严格执行,把中轴线严格保护好。

图片

欧亚杰

北京维拓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

欧亚杰表示,正阳门一层的“时光之门”宛如一条穿越时空的隧道,通过六个独特视角的投影,生动展现了7.8公里长的中轴线空间,极具吸引力。他进一步提议,在这条中轴线的各个关键节点上设置“时光之门”,以多角度、全方位的投影方式呈现整个空间,旨在吸引更多民众,包括学生群体,前来参观学习,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与探索欲。

▲正阳门箭楼-时光之门

图片

结 语

“中轴秩序—理想都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再生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北京中轴线建筑文化遗产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更为推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构建理想都城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编辑 / 筑匠工程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
图片

       







修改于2024年10月12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筑匠工程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