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2020-08-10
8月8日 / 19:30-21:30
嘉宾介绍及直播主题
主持嘉宾:徐 锋
《云南建筑》杂志社主编、云南省建筑设计大师
中国建筑学会“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
前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总建筑师
本讲嘉宾:祁 斌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副总建筑师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APEC注册建筑师
祁斌,2009-2010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访问学者;兼任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中国建设环境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体育建筑学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体育建筑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第二届“全球华人青年建筑师奖”、第五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获得者;在大型公共建筑、文化建筑、体育建筑等领域有较多实践和优秀作品;建筑作品获亚洲建筑师协会设计金奖、国家设计银奖、省部级建筑设计奖等3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专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兼任清华大学等多所院校研究生导师、客座教授;
建筑代表作品有: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下沉花园2#院、 2008奥运会北京射击馆、2008奥运会飞碟靶场、北京海淀社区中心、徐州音乐厅、徐州美术馆、徐州水下兵马俑博物馆及汉文化艺术馆、李可染艺术馆、徐州南湖水街、徐州珠山艺术街区、张立辰艺术馆、尉天池书法馆、喻继高艺术馆、徐州汉画像石解密馆、泉山森林公园游客中心、睢宁文化艺术中心、禹王山抗日阻击战纪念园、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总部暨亚洲金融大厦、菏泽市民文化中心等。
直播主题:在地. 在时 .在人
徐州汉画像石解密体验馆
▲徐州汉画像石解密体验馆—主入口
珠山艺术街区位于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区南端,依山傍水、环境宜人。规划包含艺术街区和环山艺术馆群两部分,功能集文化、展示、旅游、休闲、观景于一体。
艺术街区由一组内外串联、空间渗透的建筑组合而成。空间构成借鉴传统村落的构成节奏和生成基因,运用呼应、转折、停顿、渗透等空间操作手法,在当代化的街区中营造出传统村落一样自然生长的格局,错落的折形屋面又将传统街区的空间构成勾勒得清晰传神。
环珠山脚下规划一组徐州当地艺术名人的艺术馆集群,贴合场地展开一组和而不同的个人展馆。每个建筑均结合艺术家独特的艺术成就,在建筑的空间生成、气质营造方面表达其作品的人文内涵,成为云龙湖畔富有人文情怀与艺术气息的城市新景观。
▲徐州珠山艺术街区—东南侧鸟瞰
▲徐州珠山艺术街区—街区一隅
▲徐州珠山艺术街区—尉天池书法馆
竣工时间:2018.03
禹王山抗日阻击战遗址纪念园
禹王山抗日阻击战遗址修建工程位于江苏邳州市戴庄镇西南,建设于自然山体的原生环境之中。禹王山抗日阻击战纪念园以地域原生、景观地貌、遗址保护、缅怀历史、祈愿和平为设计理念,整体规划和建筑设计,充分考虑了对原生景观的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保护,以及对原有禹王庙遗址、战壕遗址等人文景观的保护性修建提升。强调建筑以及景观与大地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局部融入地形化的改造和建设,将人的行为融入自然景观之中,从而实现了整体规划的完整性、逻辑性和统一性目标、建立建筑、景观与大地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具有人文感和纪念情怀的纪念性景观和建筑园区。
▲禹王山抗日阻击战遗址纪念园—抗日纪念馆鸟瞰
▲禹王山抗日阻击战遗址纪念园—鉴池
项目地点: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戴庄镇
用地面积:25.6ha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供稿
本讲嘉宾:郑 勇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总建筑师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建筑代表作品有:成都677项目、四川大剧院、成都东客站、埃及国家会议中心、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成都锦城湖酒店、简阳文化体育中心、四川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及博物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都科技创新基地科研综合楼、赤道几内亚马拉博会议中心、青白江区文化体育中心等。
内容提要
西昌邛泸景区游客中心及大门设计
设计方案力图在建筑与湿地环境之间建立有力的联系,通过地景化建筑处理,让部分屋顶从地面逐渐升起。空间组织从彝族聚落特有的“土掌房”获得灵感,有感于当地居民在屋顶晾晒粮食、互通来往的场景,建筑设计通过起伏、连接的屋面为市民及游客提供游憩交往的场所。外立面材料选择了绿色环保的装饰混凝土轻型墙板,通过手工设计模板控制混凝土表面横向肌理,使每块外挂板肌理都在统一之中又呈现出细腻微妙的变化。
▲西昌邛泸景区游客中心及大门设计-东北角鸟瞰图
▲西昌邛泸景区游客中心及大门设计-入口坡道透视图
▲西昌邛泸景区游客中心及大门设计-种植屋面
▲西昌邛泸景区游客中心及大门设计-种植屋面与市民
▲西昌邛泸景区游客中心及大门设计-总体鸟瞰图
四川大学喜马拉雅文化及宗教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喜马拉雅文化及宗教研究中心-东北角鸟瞰
▲四川大学喜马拉雅文化及宗教研究中心-博物馆南侧立面
▲四川大学喜马拉雅文化及宗教研究中心-博物馆与研究中心二层
▲四川大学喜马拉雅文化及宗教研究中心-博物馆主入口透视
四川大剧院
大剧院巧妙的将原锦城艺术宫的文化历史记忆融入到新建剧院中,是新老建筑传承的典范,底层架空广场为市民开放,形成城市会客厅。造型上从传统建筑造型中吸取养分,提炼出缓坡屋顶、深挑檐等传统建筑元素,以印篆体书写“四川大剧院”构成建筑立面的核心要素,彰显剧院建筑特有的文化内涵与灵动气息。项目位于城市中心,用地十分紧张,为满足综合剧场功能,设计采用剧场叠加的处理手法,上述特点在国内尚属首例,且总投资仅约8.9个亿,四川大剧院的成功将会给国内紧凑地块上修建综合性大剧院提供良好的借鉴。
▲四川大剧院-城市西南角鸟瞰
▲四川大剧院-沿街主透视
▲四川大剧院-大观众厅透视
▲四川大剧院-架空城市客厅
▲四川大剧院-新老传承的“红墙”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供稿
8月8日 19:30--21:30
欢迎届时进入直播间收看!
直播嘉宾相关资料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提供
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网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