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人物专访 | 陈雄:我的“合和建筑观”

陈雄 筑匠工程网
2024年08月27日 03:50

图片

筑匠工程网


建筑与城市人物专访


图片

陈 雄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

陈雄在大型复杂公共建筑设计领域如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方面尤有建树。主持设计我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的广州白云机场T1/T2/T3航站楼,深圳机场卫星厅、珠海机场T2航站楼、广州亚运主场馆、肇庆新区体育中心、珠海横琴保利中心等,曾荣获全国优秀设计金奖,以及亚洲建协荣誉奖等多个行业高级别奖项。


图片

摘 要

图片
5月15-16日,筑匠工程网(以下简称:筑匠网)联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西安举办了“建筑与城市设计整体创新论坛”。多位业内大咖齐聚一堂分享创作成果,在推动行业内对建筑与城市发展相关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经验分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陈雄发表《大型复杂公共建筑设计思考与实践》主题演讲。
大会期间,陈雄接受筑匠工程网(以下简称:筑匠网)的专访。采访中,他分享了关于大型公共建筑在城市设计中的见解,以及介绍了“合和建筑观”这一核心设计理念。
点击观看采访精彩片段↑↑↑


筑匠工程网



建筑与城市人物专访



 Question 01 



筑匠网:您认为大型公共建筑如何成为城市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同时促进现代城市形象的塑造?


陈雄:

图片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T1航站楼

图片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
我领导的团队专注于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的设计及建设,涉及开发与民用领域。以机场为例,这些交通枢纽不仅是城市的入口,也塑造了城市的形象。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现状及未来发展计划,这些元素应在其门户建筑中得到体现,因为它们代表了城市的形象。

图片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
广州白云机场T3航站楼,我们强调了将人文和地域特色融入设计中。例如,传统的骑楼街元素被整合到室内设计中,特别是在餐饮区等地方。考虑到广州“花城”的别称,T3航站楼的设计理念是“羊城花冠”,这不仅体现了历史元素,也融合了现代设计手法,共同展现出这一主题。

图片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鸟瞰图

图片

Gtc效果图
在历史上,我们并未拥有如今这样大型且功能复杂的公共建筑,这是近现代逐渐发展起来的现象。这类建筑在借鉴传统元素的同时,更多依赖于创新设计。因为传统上不存在如此规模宏大且功能复杂的建筑类型,所以在满足使用需求和实现现代功能方面,需要更多的创新设计。不同的建筑类型在传承与创新的侧重点和构成比例上可能有所不同,但我们会努力在这种创新设计中融入当地文化元素,通过场景营造在大尺度空间中结合传统元素,展现区域性或片段性的特色,而非全面展示。

图片

白云T3.缤纷花海中庭

图片

白云T3.值机大厅效果图
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密切,以机场这样的大型交通枢纽为例,它不仅是城市的门户,也逐渐成为了城市的客厅。除了服务旅客外,当地居民也可能到机场进行聚会、购物、餐饮等活动。机场的功能不仅限于作为门户,它还成为人们交往交流的空间,甚至可以解决一些远距离的商务需求。

图片

广州南站核心区TOD 开发与高铁站紧密结合

图片

广州南站核心区TOD 集多功能于一体

目前,交通建筑周边的区域开发正在逐步推进,例如围绕轨道交通和高铁站点的开发,被称为TOD(交通导向型开发)。这意味着交通建筑不仅作为城市的门户和客厅,还进一步转变为城市的目的地。当人们到达这些交通枢纽后,他们可以方便地前往周边的建筑进行各种活动。实际上,他们的到来本身就是一个目的,不仅仅是通过这个枢纽前往城市的其他地方,而是直接到枢纽及其周边地区。这种角色的演变是相互叠加的,既保持了门户的基础功能,又增加了客厅和目的地功能。这三者是相互关联的功能,其空间分布和复合功能的组成都在不断演变中。



 Question 02 



筑匠网:您如何平衡体育建筑设计中对赛事举办功能的需求和其在城市中的多功能角色?


陈雄:

图片

▲广州亚运城综合体育馆

图片

▲顺德区德胜体育中心(总体鸟瞰)
体育建筑在设计时不仅考虑其作为体育赛事的举办场所,更应重视其在城市中的多重角色。这些建筑不仅是体育赛事的场地,也可能成为城市中举办重大事件和表演活动的场所。因此,体育建筑的设计应当注重其多功能性,使其成为城市的“客厅”,促进人们的社交互动。

图片

▲顺德区德胜体育中心沿河立面

图片

▲顺德区德胜体育中心主入口
此外,为了增强体育建筑的城市功能,需要与商业活动紧密结合,包括赛后的多元化利用和与周边商业设施的融合。这种结合有助于形成一个功能复合、多元化的空间,将体育、文化和商业融为一体,从而展现出充满活力的空间和业态。
尽管体育建筑在城市尺度上可能较大,但通过精心设计,它们可以在微观尺度上与周围环境和谐过渡,形成街区界面。城市中的这些大型建筑不应仅仅成为标志性的存在,而应与城市的其他区域有机地对话,融入城市结构中。

图片

图片

▲广州亚运城综合体育馆

多年来,我们团队一直在探索如何有效地利用土地,将多个体育场馆综合在一起,既节约用地又形成整体的功能组合。通过加入商业元素,我们可以创造更具活力的空间,吸引人们前来消费和交流,同时带来商业价值。在高密度城市环境中,我们探讨如何将复合功能聚集在一起,以产生更加积极的空间,使各功能相互支撑,共同促进城市的繁荣发展。



 Question 03 



筑匠网:请您介绍以下您团队的创作核心理念?


陈雄:

在综合创新设计领域,我们的建筑项目遍及众多专业和维度。无论是交通枢纽还是体育场馆,这些大型公共建筑都需要融合建筑学、结构工程、机电系统、幕墙技术、室内设计以及景观规划等多学科的一体化设计。这种跨专业的创新设计对于应对复杂建筑类型的挑战至关重要。

图片

▲“合和建筑观”概念图

鉴于这些建筑具有复杂的功能需求、完备的系统设施和先进的技术应用,实现其系统集成是一项挑战。经过20多年的深入研究与实践,我们团队提出了“合和建筑观”这一理念针对大型复杂工程项目,通过整合多种设计元素,实现各要素间的平衡与和谐,从而创造出优秀的创新设计。
与一般建筑设计相比,这种综合性创新设计更为复杂且系统性强,它要求运用特定的实施工具和方法。我们的“合和建筑观”便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集合,它指导着我们设计实践的每一步。经过连续多年的实践验证,我们团队已将这些经验转化为理论成果,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设计方法论。


图片

采访丨筑匠工程网 房怡君

编辑 | 筑匠工程网 李莉

视频丨筑匠工程网 齐天赐

校审丨筑匠工程网 张力

注:文中图片由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


图片


图片
       








建筑与城市 · 目录
上一篇人物专访 | 魏春雨:模糊边界,创造有归属感的公共空间下一篇人物专访 | 叶依谦:薪火传承,坚实成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筑匠工程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